姓 名:王新东 职 务:教授/博士生导师 电子邮件: [email protected]; [email protected] 办公电话: 010-62332651 传 真: 010-62327283 本科课程: “冶金电化学”、“可再生能源的储存与转化:原理、技术与应用”、“表面工程” 研究生课程: 研究生培养:多名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、偷拍 和学校优秀论文和优秀毕业生称号等,其中: 1名博士生获宝钢特等奖学金(目前学校唯一); 2名博士生获校长奖学金(学校每年共10名,其中研究生3名); 3名博士生获偷拍 “学术之星”(其中1名2013年度排名第一)(学校每年10名入选); 2名博士生获偷拍 优博培育计划(学校每年10名入选); 科研方向: 科研方向: 能源与环境电化学; 新能源技术(燃料电池、金属锂离子电池、太阳能电池); 能源新材料(电催化材料、钙钛矿荷电材料、膜电极材料); 质子交换膜纯水电解制氢; 新能源汽车(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,加速评价与寿命预测); |
1979年9月至1988年2月 北京钢铁偷拍 (现偷拍 )本科生、硕士生和博士生;
1988年3月至1990年12月 丹麦技术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。
1991年1月任教于偷拍 物理化学系,先后聘任为副教授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 曾任教研室主任、系副主任、系主任。
1995年5月至10月日本京都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系客座研究员;
2010年5月至11月丹麦技术大学能源转换与储存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。
与丹麦、日本、美国、英国、韩国、德国等科研院所多方合作交流。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、冶金物理化学学术委员会委员、中国化学会电化学学术委员会委员、The active member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(ECS,USA)、The membership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Elctrochemistry(ISE)等。
代表性论著:
Adv. Mater.,Energy&Environmental Sci.,J. Electrochem. Soc., Electrochem. Comm., J.Power Sources,Chem.of Mater.,J.Phys. Chem.,“电化学”、“物理化学”等国内外相关专业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。
获奖:
已授权相关专利20余项;国内外相关专业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。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,2007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(排名第一)。
1996年获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、2001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优秀年轻教师、2004年入选教育部首届"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"、 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杰出青年合作基金获得者、2013年建龙特聘教授。
主要科研项目/业绩:
科研业绩
先后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西部能源重大项目、863计划、973计划及北京市科委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。